衡阳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促进了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达到154.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8%。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6.1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9.53亿元,增长22.6%;第三产业增加值49.29亿元,增长14.5%。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产业比重逐年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5:35.3:32.2优化为29.8:38.4:31.8,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继2009年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后,2010年第三产业也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承办的2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276.5公里,解决了农村52235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了3所敬老院,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到了150元和51元,新建廉租住房500套,新增城镇就业5460人,帮助116户零就业家庭解决每户至少一人就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医疗费补偿率分别达到了60.6%和62.1%,新建农村沼气池510口,新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个,移民避险和改善生存环境搬迁人数72人,共培训移民1210人,林权发证率达到100%,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22所,新建农家书屋142个,对21名贫困残疾儿童进行了抢救性康复治疗,新增通电话自然村6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21个,新增通宽带网的行政村有30个,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建设工程已安装摄像机20个,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用户6000户。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2010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3.5%,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最快,达到了106.4%,居住类价格指数为10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为106.9%。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不大,人均指标与省、市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大,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突出;发展质量不高,发展方式较为单一,工业项目中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少,品牌效应不强;财政较为困难,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压力大;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75.87亿元,增长4.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6.06千公顷,增长3.88%,其中稻谷种植面积94.74千公顷,增长2.98%。油料45.05千公顷,增长9.34%;棉花7.21千公顷,增长0.14%。粮食总产量61.99万吨,增长2.3%,其中稻谷57.52万吨,增长1.32%;油料总产量6.89万吨,增长15.51%;棉花总产量1.08万吨,增长7.88%;水果总产量11.52万吨,增长3.8%。畜牧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出栏肉猪190.19万头,增长5.9%;出笼家禽1943万羽,增长5.0%。全年肉类总产量18.17万吨,增长5.4%;禽蛋产量3.76万吨,增长4.8%;水产品产量5.65万吨,增长5%。2010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全县新增规模养殖场(小区)68家,新竣工投产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16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旺农牧、广源农牧两家养殖场被授予“全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共启动新农村建设项目135个,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新投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60个,硬化、修复渠道116千米,硬化、维修塘坝231处,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新农村建设共投入资金6.78亿元。 农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2010年,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84亿元,增长24.05%。全年新增造林2.1万亩,完成油茶和楠竹低效林改造10万亩,小农水项目护砌渠道1.1万米,整修山平塘620口,新建水源工程33处,增加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3万亩,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4.89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2010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07.75亿元,增长33.1%,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5.09亿元,增长2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74亿元,增长2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7家,比上年增加1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79.4%,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达2.1亿千瓦时,增长26.7%。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74亿元,增长61.7%;工业企业实缴税金1.41亿元,增长45%,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力度进一步加大。规模工业产销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9.32%,与上年基本持平。 工业园区加快发展。“一区三园三基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陶瓷、铁矿采选及加工、医药、制鞋制衣、机械制造、林产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西渡经开区投入3亿元完成了2.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三纵五横中心园区道路骨架已经形成,新建标准厂房19.08万平方米。园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75.66亿元,增长141%。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县具有资质以上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4家,完成产值10.99亿元,增长6.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3.5%。实现增加值4.44亿元,增长10.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7.6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5.0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58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城镇投资44.14亿元,增长51.6%;农村投资22.44亿元,增长18.8%。年内新开工项目279个,建成投产项目266个。 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全年共实施211个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衡邵高速顺利竣工通车,结束了我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潭衡西高速基本竣工,南岳高速进入路面施工阶段。衡邵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英秋大道完成工程量的90%,完成投资1.5亿元。省道210线改造正式启动。西渡220千伏送变电项目完成工程量的85%,县城电网改造完成60%。 城乡建设方兴未艾。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16.8万。完成了聚庆路、建设南路和滨江路油化改造,育才巷、大众巷等背街小巷硬化改造。县城新增天然气管网2500米,并正式入户点火运行。县城新增绿地110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36.52%。完成了洪市、杉桥、大安3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和井头、台源2个乡镇总体规模地形图测绘。洪市、界牌、库宗等乡镇新装路灯350盏,硬化街道2000余米,库宗乡华山、梅开片和洪市镇杨泉片镇村共建经验在全市推广。 房地产投资步伐加快。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4亿元,比上年增长63.36%。其中住宅投资1.63亿元,增长73.4%。施工面积38.5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5.56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70900平方米,增长73.95%。新建廉租住房面积25049平方米。 五、贸易与旅游 城乡消费持续走旺。2010年,全县消费市场精彩纷呈,世界500强之首沃尔玛公司进驻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9亿元,增长19.4%。分地域看,城镇零售额36.29亿元,乡村零售额6.10亿元,分别增长18.9%和2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6.14亿元,增长19.2%;住宿餐饮业6.25亿元,增长20.2%。 对外开放成绩喜人。全县引进内联引资项目89个,合同引进资金89.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9.6亿元,同比增长10%。新批外资项目14个,合同引资85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5667万美元,增长43.1%。全年实现外贸出口2660万美元。我县被国家商务部授予“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 旅游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共接待游客35.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980万元。岣嵝峰、万源湖、宇石寨等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六、交通运输、邮政与电信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18亿元,增长16.7%。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4127万吨公里,增长7.12%。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3823万吨公里,增长7.21%。会社会旅客周转量31928万人公里,增长7.01%。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31224万人公里,增长6.82%。交通建设突飞猛进,衡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潭衡西高速公路基本竣工,S210线改造已经启动,建设通村水泥路276.5公里。 邮政电信业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28亿元,增长5.0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885万元,增长4.45%;电信业务总量1.99亿元,增长5%。全年发行报刊789.27万份,杂志26.71万份,投递包件8916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96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7户/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6.41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2.2户/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数7.42万户,普及率为6.6户/百人。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入突破性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达5.32亿元,全年净增1.3亿元,增长26.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1亿元,增长26.10%;上划中央“两税”1.05亿元,增长26.5%;上划中央、省所得税0.55亿元,增长32.38%。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33亿元,增长31.14%。 金融业平稳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0.44亿元,比年初增加21.75亿元,增长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2.5亿元,比年初增加14.34亿元,增长16.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1.81亿元,比年初增加9亿元,增长27.5%。贷款增幅首次超过存款增幅,存贷比为34.7%,比上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 保险业蒸蒸日上。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4382.2万元,增长15.4%。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8999.2万元,增长18.3%;财产险保费收入1914万元,增长17.1%;健康及意外险保费收入674万元,下降7.2%;农业保险收入2795万元,与上年持平。各项保险业务支出10825.29万元,增长32%。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创新不断进步。2010年,我县顺利通过“湖南省知识产权试点县”验收,湖南爱民制药有限公司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个企业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50万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22亿元,增加值10.2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135件,其中发明12件;授权专利63件。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10年,完成22个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撤并学校、教学点30个。普通小学在校学生93268人,增长0.97%;普通初中在校学生规模缩小,在校学生43626人,下降2%;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9582人,增长3.1%。职业教育取得新进步。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开创新局面。2010年新建乡镇文化站7个,农家书屋142家,夏明翰故居、王船山故居正在积极争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了县城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000户,无线数字电视用户6000户。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全县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 卫生事业跃上新台阶。全县医疗卫生机构35个,拥有床位总数1895张;卫生技术人员267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167人,注册护士63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6%,新建了22所村卫生室,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及金溪、台源、集兵卫生院新建或改造工作基本完成。 体育事业得到新发展。年末全县共有体育馆2座,运动场5个,各种训练房16个。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竞相发展,全县运动员参加各类比赛共获得省级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1枚,市级金牌18枚,银牌10枚,铜牌3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2010年出生人口12618人,人口出生率为11.14‰,比上年下降了0.0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547人,死亡率为4.90‰,下降了1.8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4‰,比上年上升了1.79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9:100。人口信息化建设、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4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801.3元,增长11.0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07%,下降7.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4.16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7175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38元,增长11.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0.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8.01平方米。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46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为100%,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3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6%以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112908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5805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2218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12635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5140.2万元,募集慈善资金303.54万元,新扩建洪市、演陂、长家三所乡镇敬老院,安置孤寡老人150人。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2010年,新增造林2.1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20万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了39.3%和42.6%。县城饮用水质进一步提高,达到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46起、死亡24人、受伤330人、直接经济损失70.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4%、下降31.4%、增长50%和下降16.1%。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549人,比上年下降20.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2.7907人,比上年下降23.6%;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零;煤矿百万吨事故死亡人数为零。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衡阳县统计年鉴》为准。 2.因2010年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末人口数以人口普查公报为准,出生死亡人口数来源于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3.衡阳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