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图片

衡阳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衡阳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省市县有关农业会议要求围绕县委"三五一"工作思路,紧扣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县这一主题,守牢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和耕地保护三条底线,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项重点,聚力做好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发展。今年我县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承办"2023湖南油菜花节分会场"活动和全国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现场观摩会,梅花村入选中国休闲美丽乡村,朱霞被评为全国、全省"十佳农民",农业农村部邓小刚副部长莅临我县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

一、2023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扛牢政治责任,全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一是推动粮油生产提质增效。制订出台粮食生产方案和考核办法,做到"领导重视程度、政策扶持力度、奖补支持额度""三个只增不减"。今年全县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32万亩,总产60.4万吨,超省市下达任务3.3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44.14万亩,一季稻种植面积24.8万亩,晚稻种植面积49.55万亩。立足落实国家油料安全战略,积极落实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5万亩,大豆净作3.57万亩,玉米播种4.1万亩。完成油菜种植面积71万亩二是加快特色经济作物发展。持续创建"湘江源"公共品牌,扶持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供应企业,蔬菜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2.5万亩,产量50.5万吨,产值12.9亿元全县共种植烟叶1.35万亩,共计收购烟叶3.05万担,同比增加0.7万担,烟叶总产值突破5000万元,同比增加1200万元,烟叶两税收入突破2500万元。三是进畜牧水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我县畜牧业生产结构,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打击私屠滥宰违规调运行为,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县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牛羊禽肉和水产品稳定增长,主要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全年出栏生猪133.05万头,同比增长6.51%,存栏生猪86.75万头,同比4.07%,能繁母猪存栏8.45万头,同比增长6.29%。存笼家禽1305.66万羽,出笼家禽1783.67万羽,同比分别增长4.38%、5.18%;存栏牛4.8万头,出栏2.3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1.11%、4.44%;存栏羊6.4万头、出栏9.88万头,同比分别增长5.44%、5.67%。积极开展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县建设,大力推进休闲渔业和稻田综合种养。

(二)巩固脱贫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着力构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责任体系,切实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突出问题排查整改。重点关注"8类群体",扎实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排查,实现突出问题动态清零。二是突出保障成果巩固。坚持"月比对、月会商、月交办",全面自查自纠衔接资金政策落实情况,常态化排查整改问题,实现突出问题动态清零。坚持"一户一策"分类精准帮扶,大力发展乡村车间,支持龙头企业带动脱贫户通过订单生产、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就业务工、资产收益等方式增收致富,最大限度汇聚各方力量带动强村富民。三是突出内生动力激发。建立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项目库。2023年农业产业项目入库224个,已实施161个项目,安排衔接资金2536万元。前三季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5元,增长6.6%。

(三)夯实粮食根基,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深入推行"田长制",健全耕地保护利用全程一体化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守好耕地数质量"双红线"。一是实时动态整改问题图斑。加快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图斑整改,制定了《衡阳县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实行班子成员联系乡镇督导"非粮化"整治工作,督促指导乡镇抓实违法图斑整改,并坚决遏制新增问题发生。采取"常巡查、早发现、严处置"的耕地抛荒常态化监管机制,杜绝耕地抛荒。分类稳妥推进非粮化耕地恢复种粮,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二是时刻紧绷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弦。落实"田长制"网格化动态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制止、查处"大棚房"、村民建住宅占用耕地和耕地抛荒等各类问题,对违法用地行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杜绝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现象发生。三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粮食生产进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全力推进2023年度5.2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0月25日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年前完成所有主体工程。创新投融资模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路径,利用国开行融资1.5亿元改造提升5万亩高标准农田,预计在12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2022年度9.2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今年5月全面竣工目前完成县级初步验收和市级验收,准备省级督查激励考核。以奖代补引导各类主体投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协同推进中型灌区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工作。

(四)调整农业结构,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一是产业结构不断调优。持续推动特色生态种植、特色生态养殖,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持之以恒抓好优质稻、蔬菜、中药材、优质特色水果四大产业发展,支持发展湘黄鸡、台源乌莲、长永甲鱼、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优"一县一特"、"一村一品"。新申报2个全省"一村一品"(金兰镇金狮村、洪市镇明翰村)。二是产业链融合深入推进。开展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推介,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新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今年全县新申报省三星级休闲农庄3家;申报晋升省五星级休闲农庄1家;申报晋升省四星级休闲农庄1家;西渡镇梅花村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三是特色产业品牌持续壮大。聚焦"端稳端牢中国粮、做优做香湖南饭"主线,承办湖南省第四届油菜花节,举办尝新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多形式宣传推介农业品牌和名特小吃。衡阳台源乌莲、井头薯粉、"天天见"牛角梳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金奖。11条"百十亿"产业链打造进展有序,零零玖粮食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安发240万羽蛋鸡养殖等重大项目全速推进,"渣江米粉""两叶一菌""一特两辅"特色产业发展来势看好。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建成设施农业5万亩以上,重点支持建设水稻集中育秧中心、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畜禽养殖场除臭设施,加快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大力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70处以上、库容8万立方米左右。是加快畅通流通渠道。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形成冷链物流集散中心,配套建设驻广州农特产品直营市场窗口20个,打造粤港澳3小时鲜活农副产品物流圈。建成衡阳县电商产业园,创建农村电商点117个,聘请电商直播带货技术首席专家培训农民主播,持续推出名优特产、网红农庄、村嫂村姑"直播带货",农产品线上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五)建设和美乡村,全面提升全县农村人居环境。一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92%以上。大力开展和美乡村示范创建,省、市、县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和美丽屋场建设行动有序开展。全力以赴打好"碧水保卫战",地表水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达标率100%。融资建设垃圾焚烧发电站,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等,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全面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和农村垃圾,拆除"空心房""违建房""危险房""废弃房",建设村民休闲小广场和休闲娱乐设施。二是完善乡村规划和管理切实发挥好中心集镇的载体作用,以镇联村统筹发展,又突出乡镇的自然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打造特色小镇。大力整治流动商贩乱摆卖、商户乱占道、车辆乱停放等现象,清理"马路市场",完善交通标识标线,规范车辆停放和客运车辆停靠地点,确保农村道路整洁,交通有序。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省市实施"五千工程"为契机,不断推进"和美屋场"建设,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参与度高的50个村作为示范点,因地制宜,屋场进行统一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三是培育文明新风尚。全面推行"积分管理"模式,量化村民行为,逐条赋分,按分兑付物资,依分评先评优,还能享受银行贷款优惠。"小积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大用处",村民不但获得了物质上的奖励,更让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积极开展"文明乡村"创建,坚持推进移风易俗,村(社区)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全县每年移风易俗节约资金1亿元以上。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红色电影放映等文化系列活动,全面开展 "文明家庭""好媳妇""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一是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果监测工作,全面实施化肥农药"双减量"、秸秆粪污"双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双回收"行动,受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和管控工作全部完成。深入推进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稻油轮作、秸秆还田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应用,全面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畜禽粪污防治工作,全覆盖排查全县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和安全隐患,共计排查650场次,下达整改意见书88份。对于省市环保清单内的畜禽养殖场已全部整改到位并销号。二是全面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推进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围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个目标,加大农产品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农药减量增效,控制化使用量,大力推广有机肥加强农残检测,推广应用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已检测产品5000批次以上,合格率达99%以上,覆盖全县25个乡镇。大力推行农产品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建立相应生产台账和管理台账,产品进出记录,推行蔬菜二维码上市。大力推广农产品合格证。我县100%规模企业,70%以上企业都已使用产品合格证。全县现有"二品一标"农产品58个,今年新增绿色食品6个,基地面积10万亩,年产量12万吨以上,长永甲鱼和井头薯粉纳入首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三是全面筑牢农业生产安全防线。展"中国渔政亮剑2023"专项执法行动和鱼类增殖放流,强化渔政执法日常巡查监管。扎实开展农资打假"湘剑"行动重点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等违法行为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控,推动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认真开展物检疫工作,把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及运输检疫关,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及消毒灭源。狠抓农机安全生产,开展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整治、安全排查等专项行动,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农机安责险和安全生产常识已发放公开信、安全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10000余份。

(七)完善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农业技术服务。一是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聚焦粮食生产薄弱环节和中小农户服务,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服务主体,创新推进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十代"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引领粮食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促进融合发展。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消除农机合作社空白乡镇,今年新注册农机合作社6个,全县共有农机合作社105个,全县申报水稻机插机抛秧社会化服务作业面积5.5万亩。二是加快农技推广和培训。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组织开展羊肚菌实用技术培训、水稻机抛技术培训、油菜机收减损现场培训、稻谷烘干机安全操作知识培训等。加强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示范推广。开展送教下乡和冬春农技培训,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并向农民群众提供有关专业技术书册1000余本。三是加快农业基础建设。积极推进设施育秧大棚建设,今年已建设中型(硬盘)育秧中心4个、连栋钢架大棚3座,占地面积8480平方米,推广高速插秧机58台、有序抛秧机4台、全喂入收割机61台、无人植保飞机37台、履带旋耕机70台、油菜毯状移栽机1台,烘干机12台。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今年已申请录入1372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38万元 。全县水稻、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为83.91%、69.78%。实施农机报废补贴政策,目前已申请录入87台老旧农机具的报废补贴,申请报废补贴资金73.88万元,已完成75台机具的报废拆解工作。

(八)激发乡村活力,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和集体经济发展。一是抓实筑牢承包地管理与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持续巩固,颁证率98.25%。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逐步规范全县今年共流转耕地32.63万亩,印发出台《衡阳县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实施细则》,组织全县业务培训,进一步规范了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程序。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整体提升,2023年,全县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6929.17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3个,集体经济收入50—100万元的村10个,全县60%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得到提升三是培育创建新型经营主体。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32个、家庭农场1269家,其中今年新增合作社36个、家庭农场61家。今年共争取新型主体示范项目资金212万元,创建省级示范社5个、重点支持省级示范社1个,创建市级示范社5个;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1家、重点支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

(九)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提升党建引领效能。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主要领导末位表态等制度。扎实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集中学习,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不断强化思想建设。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驰而不息"纠四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二是深入开展"三湘护农"。重点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农项目资金审批分配,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等方面,精准施策、靶向施治,开展"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纠,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升村级财务管理。坚决纠治一切影响党中央政策落实的突出问题,坚决惩治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以强有力的监督护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是扎实推进"未巡先改"。通过推行"未巡先改"工作,突出整改"回头看"与自查‘防未病’相结合,督促举一反三。我局立足实际,从源头出发,找准问题所在,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力争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堵塞一个漏洞、形成一套长效机制,确保一件一件落实、一条一条兑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收益不高。农业生产成本高,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种植效益难以提升,严重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地区劳动力素质相对偏低,且中老年人较多,难以创造更高收入。部分农民持守传统思维,对新的经营理念和机会缺乏认知,抵制将土地租赁给他人以获取更多收益。

(二)农业基础设施不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虽然近些年来我县持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财力有限,导致资金投入不足,面对恶劣天气、汛情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基础设施依然不够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中小型水库渠系渗漏严重,山平塘等小农水设施淤积病险现象普遍,抗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三)农业产业结构不优。农业产业链相对较短,农产品的加工和价值链较弱,农户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一二二产业融合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全县多数农产品出售以原始产品或初加工产品为主,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低,缺乏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支撑,且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偏低,融合度低、加工产业链短,行业领军企业相对较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瓶颈凸显,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新动能接续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三农"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农业强县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守牢底线为保障,以设施农业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实现各项工作争先创优,全面提升农业各项水平。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长4.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全市第一,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以上,全产业链产值480亿元以上。

(一)牢牢守住"三农"底线底板。一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方针,加强耕地保护,严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产"防线"。完成衡阳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检测质控剩余任务和内外业数据入库审核工作,编制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报告、工作报告。二是抓牢安全生产,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思维,加强农业机械、畜禽屠宰、农村能源、农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三是加强生态环保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四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政策,增强内生动力,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扎实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坚决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大力发展乡村车间和就业帮扶车间,完善落实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五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提高"三农"工作整体水平,促进我县社会和经济发展稳定。六是坚守廉洁从政底线,深化清廉机关建设,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常态化监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健全完善内控制度,积极构建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不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扛稳粮油安全生产重任。继续严格按照只增不减的要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把粮食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30万亩以上,产量60万吨以上。立足落实国家油料安全战略,积极落实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扩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规模,积极落实油菜扩种任务,抓好油菜扩种和单产提升,实现节本增效,切实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保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使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油瓶子"更加充实。加快烟叶产业发展,规划种植烟叶2万亩,力争收购烟叶突破6万担。以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为核心,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高标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和国债项目建设,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民收入。

(三)全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乡村产业振兴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四主三特两茶"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打造粮食、油料、生猪3条百亿级产业链和湘黄鸡、蔬菜、茶叶、乌莲等8条十亿级产业链,扎实推进"两叶一菌"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扎实做好台源乌莲、寺门前猪、长永甲鱼、西渡湖之酒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发,积极推进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整合农文旅资源,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响农业本土品牌,深化打造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加大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力度。打造一批设施蔬菜基地,加快"湘江源"品牌企业认证,加快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和驻粤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动我县大宗农产品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四)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基础整治向功能品质提升迈进,以实施"五千工程"为抓手,持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升级。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严格把握新建改建户厕标准,加强改厕后续管护。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和整治。推进移风易俗,加快建设文明乡风。

(五)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以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实用人才培训等项目,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和素质水平,推动农民增产增收。鼓励和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园区),吸引各类要素资源向农村集聚,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会福利、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体系,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增加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助推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纵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潜能,增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生动能。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积极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脱贫户"等产业帮扶模式,完善乡村产业利益联结机制,聚焦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发展村集体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打造一批集体经济强村。

(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切实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能力建设、思想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抓落实,突出重点工作、落实关键举措、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提升"三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基层"三农"工作人才队伍,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有序推进。深化"三农"领域作风转变,树牢正确政绩观,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做好"三农"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