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色团队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2021-08-05 15:38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近几年来,我们把加强特色团队建设作为提升健身项目吸引力,提高群众参与率的强基固本工程,不断创新思路,采取“依托实体建团队,依托项目建团队,依托骨干建团队,依托展示强团队”的举措,做优项目,做强团队,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全市共有各类健身团队320个,团队总人数达到了1、5万人。其中特色团队95个,500人以上3个,100人以上15个。
一、依托实体建团队。按照组织共建,经费共担,活动共办,成果共享的原则,我们依托市太极拳协会组建了太极系列特色团队;依托教育系统组建了气排球特色团队;依托旗袍协会组建了旗袍秀特色团队;依托市老干部合唱团组建了秧歌特色团队和广场舞特色团队等。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背靠实体的团队更有活力。
二、依托项目建团队。我们根据各镇(街区)和相关部门以及有关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的项目强项,指导他们领衔成立专项委员会,并组建核心团队。目前我市已组建了象棋、乒乓球、太极拳、气功、门球、气排球、广场舞、秧歌、旗袍秀、健身球类、桌上冰壶球等11个项目委员会,建有11个精品团队。我们充分发挥其龙头骨干作用,带动了一批特色团队和规模团队的建设。
三、 依托骨干建团队。我们依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李君倩、李月娥、肖桂芳等组建了秧歌、广场舞、柔力球等特色团队。依托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徐品荣、王纪英、冷静、陆领娣等组建了气排球、太极系列、健身气功、民族舞等特色健身团队。依托骨干王纪龙、耿云、孙富民、郭哓萍等,组建了乒乓球、桌上冰壶球、旗袍秀、象棋、等特色团队。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依托健身骨干,可以打造特色项目,带动特色团队,推动特色团队精品化、品牌化、规模化。
四、依托展示强团队。我们充分运用节庆,积极搭建交流展示大舞台,有效提升健身特色团队的表演技能和水平。除了每年的省老年人体育节开闭幕式和重要节庆展示活动外,我们还组织了红红火火过大年、欢欢喜喜闹元宵、热热闹闹庆“三八”、隆重热烈庆“七一”和国庆节,团团圆圆度中秋、健健康康迎重阳展示活动,既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在展示老年人精神风貌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特色团队的表现力,打造了一批精品团队。在推广新优项目的同时,有力推动了规模团队的建设。
我们还注重分类指导,特色团队宜大则大,宜优则优。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我们筛选了太极系列、气功、广场舞、旗袍秀、柔乐球、健身操等项目,将其做大做强;选择了秧歌、柔力球、瑜伽、民族舞等,将其做精做优。我们在培训推广普及新的健身项目时,组织各健身站点的团队学习训练活动,选择适宜时机,搭建交流展示平台,联合规模展示展演。实现了分则为小而优的小团队,合则为大而强的规模团队。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扩大了老体协工作的影响力。
今年四月份,我们又根据镇江市老年人体协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与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委老干部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高质量打造和发展老年人特色健身团队的意见》,并与我们在加强党建引领,创新社团工作上的“银健扬中,百千万健康促进行动工程”项目实施有机结合,提出了:建设300个规范化的健身站点,建设400个特色化的健身团队,培养1500名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带动60000名老年人参与经常性健身活动,参与率稳定在75%以上,实现老年人体育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文/扬中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