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东师

2017.07.13
供稿单位
学生处、信息化办
文字
李思逸
摄影
郑棋方
指导教师
曹威威
编辑
张轩维
审核
徐红彦、吕春宇
主办单位
党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
信息化办
美术学院

平凡的理想 不平凡的成才——记我校第十七届“理想与成才”报告团成员周惠容

点击次数:

周惠容,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部2013级本科生,第17届“理想与成才”报告团成员。她是我校受邀参与全国大学生学术论坛的唯一学生代表,即将出版15万字个人专著——《一名本科生的社会学想象力》;她参与策划的“征途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实践教育活动得到了中宣部副部长鲁炜、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好评,并在吉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将制作成真人秀节目在吉林卫视播出。她,拥有一个最朴素、平常的成才理想——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但恰恰是在追求平凡理想过程中,她努力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学习者、忠实践行者、积极传播者,追逐一种不平凡的成才。

学以溯本 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学习者

对于格局高远、思想精深、体系宏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周惠容能够真信、真学也经过了一番苦心探索。出身于社会学的她,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西方理论解读中国问题时,发现其解释往往不准确、不深刻,甚至很片面,这一度让她失去理论自信。直到2014年,正逢我校著名社会学家、国内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开拓者丁克全先生的百年诞辰,她潜心拜读丁老20万字的学术手稿,才发现丁老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来剖析社会问题时十分准确、到位、精辟。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在那一刻,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了她。为了争分夺秒地学习,她会随身抱着沉重的马恩文集,利用吃饭、排队、坐公交的时间阅读经典,知道的都笑话她是书呆子,不知道的以为她是来传教的。为撰写一篇丁老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唯物史观社会学的文章,她起早贪黑翻卷无数,导致左眼角膜溃疡紧急住院,但她却依然坚持在病床上笔耕不辍。“没了左眼,我还有右眼,没了电脑,我还有头脑呀!”回忆起这段辛酸历程,周惠容笑着说道。后来,她发现写作过程能帮助内化抽象概念、理解艰深理论,她便开始潜心读书写文章,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解析社会学中的经典命题,比如社会形态的嬗变脉络,社会阶层的分化规律。这一写便是三年,她写出了一本15万字的个人文集,名为《一名本科生的社会学想象力》即将出版。现在,周惠容已顺利保送中山大学,将继续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

行以致用 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实践行者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真信、真学还不够,还得落实到怎么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实践自觉,光靠灌输教育还不够生动,因此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校园实践活动便十分重要。作为年级长的她,跟随学部工作组,历经20多次的研讨,终于开发出全国第一档“征途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活动。“征途”借鉴了国内知名综艺节目中的时尚竞赛元素,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内隐线索贯穿竞赛完整过程,是一场对理论素养、团队意识、教师技能、综合能力的大检验,引导同学们在闯关竞技中运用马克思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社会协作、人际交往、理想信念、全面发展的理论学说。现在,“征途”的品牌效应已深入人心,参与人数已达2000余人,项目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展示项目得到中宣部副部长鲁炜的认可与赞誉。2016年底,“征途”得到吉林省省委宣传部和吉林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联盟的支持,将联合吉林卫视打造一档真人秀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征途”并不是终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实践活动还需继续创新载体。2017年,她跟随的工作团队借鉴“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开发出全国首档“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读大会”,“征途”与“品读大会”将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部打造全国重点马院的标志性工程。“我很荣幸能够作为策划、参与、见证者,传递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青春正能量。”面对这些特色活动取得的成绩,她如是说道。

研以求真 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传播者

解决完真学、真用问题后,最后还是要回到敢发声、真传播上来。费孝通先生曾提过“文字下乡”,于是她思考着是否可以让“马克思下乡、下社区”?在老师的指点下,她决定以调研的方式送“马克思下乡”。依托学部重大委托项目,她组建了跨越本、硕、博三个层次调研团队,计划在全中国100个农村与社区展开信仰状况调研,并在途中对马理论进行解读与宣传。她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传播的过程,也许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但因政治话题较为敏感,她在走入基层过程中遭遇白眼无数。后来她吸取教训,进驻农村的时候先让村书记给村民透露风声,入户时再带些生活用品,这样才让村民接受了她。调研的路越走越长,她发现当前农民对马克思主义依然怀有朴素的信仰。四年来,她带领的调研团队走过重庆、山西、福建、吉林等四省18家社区,11个农村,拜访过全国扶贫第一村与全国示范社区,将发现的真问题、提出的新观点形成10万字的调研报告,呈递至各地市政府部门,团队成员共发表省级期刊12篇,获批国家级创新项目3项,中央高校(科研)项目5项。未来,她将陆续展开对东南、西北、西南地区的农民信仰调查,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播撒进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中去。

站在大学时光的结尾处,回看来时之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学习、运用与传播贯穿了周惠容的成长历程。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是平凡的,但努力成为马克思笔下全面发展的、活泼而守纪律的、倔强而有原则的时代青年却是不平凡的。这就是她的故事,平凡的理想,不平凡的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