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东师

2017.03.20
供稿单位
教务处、信息化办
文字
杜昕璇
摄影
毛炜伟
指导教师
孙琳
编辑
张轩维
审核
徐红彦、吕春宇
主办单位
党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
信息化办
美术学院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记我校明德教师奖获得者刘炼教授

点击次数:

编者按:

尊师重道自古便是一项优秀美德,对国家而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对个人来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构成学生对这个世界的新的认知,可谓“灵魂的工程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为鼓励广大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树立良好师德风尚,同时激励同学们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我们将对我校三届“明德教师奖”获奖教师(共九位)进行系列采访,以展现优秀教师魅力。

“老师,今天实在抱歉,我俩准备不充分,也没有妥善安排好时间来排练,真的太不应该了。您别生气,保证下次一定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一定好好准备!”

“我知道了,知错就改就好。下次见。”

扫了眼再次闪烁起来的手机屏,刘炼老师放下手机,不再回复,保持着他一贯的“高冷”形象。

不知是不是因为在东北待了大半辈子,刘炼老师连性格都带上了几分东北寒冬的冷峻。这不,因其治学之严谨,他在学生界可谓赫赫有名。上课之前,在音乐学院楼前闲庭信步的学生们有时像是突然接收到了神秘的外星信号,一个个瞬间化身短跑选手,“嗖嗖”地往教室里钻,就是平常走在路上,也会出现学生们“瞬间消失”的景观。若问个中缘由,只需回头便能知晓:那个缓缓逼近的车牌号正是刘炼老师的!刘炼老师私底下有时也会有些愧疚:我这样是不是不够体贴、关心学生?但好在,同学们怕归怕,心里却通透得很,他们最知道他一角冰山下涌动的炽热。

在他们眼中,刘炼老师是关爱晚辈的大家长,公平中正的老大哥,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他总是早早地来到学院,又常常披星戴月而归,学院在排练舞蹈时,为了不耽误日常上课,节目的审查都是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进行,一直忙碌到晚上九十点都是常态。若是外出比赛,那就更晚了,师生们有时凌晨两点还在调试灯光,但刘炼老师从不缺席。有老师劝他:“您不用来了,有我们在这。”他却说:“你们在这是你们在这,我得让孩子们看见,我也在这。”就是这样简单的话语,都算是刘炼老师罕见的剖白了,在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时候,刘炼老师都是保持沉默,只留给大家一个拼命三郎的背影。

刘炼老师不仅自己不说,他也鼓励年轻人们少说多做。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刘炼老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无论关系亲疏、人缘好坏,他都坚持以勤奋和实力作为评判个人和分配机会的标准。舞蹈系负责创作的系主任谢飞老师就时时将这位“伯乐”的知遇之恩挂在心上:刘炼老师将萍水相逢却又才华横溢的谢飞老师带到了东师这片富饶的创作土地上,让有实力的年轻人能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他总是不遗余力地鼓励年轻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以公平开放的体制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又在他们的生活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假思索地提供帮助,虽然少有日常的嘘寒问暖、请客吃饭,但刘炼老师就是用这样公正耿直的作风,留住了大批优秀的学生,而正是这些学生,为如今享誉业界的“东师舞蹈现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关注历史与现实、“以情做舞、以舞传情”的叙事舞蹈从东北一步步走向全国。

随着年岁渐长,事务愈发繁忙,也为了给青年教师腾出上舞蹈技能课的机会,刘炼老师的教学重心渐渐转向理论。给本科学生讲授理论课程,此中自有刘炼老师的真意:“我们舞蹈专业的孩子进入专业学习时间早,对别的学科知识了解得特别少,知识面也窄,因此,除了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我还想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加上我在舞蹈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通过课堂多传授给他们一些社会的经验。”刘炼老师不仅在课程内容上“别有用心”,在课程形式上也别出心裁:将搜集资料的任务分配给学生、在作品赏析中穿插作品相关轶事……他为难以记忆的知识裹上甜蜜的糖衣,尝试各种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学期他都会思考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反思、调整,甚至面对一堂同样的课,他都要更新课堂教学的作品,及时增加新的资讯……不仅如此,身负各种头衔的刘炼老师行政工作再忙,全国性会议、赛事再多,也从不耽误自己的教学,若是哪次因为开会而耽误了上课,他也绝不放松,反而加倍地补回来。为此,学生们常常又爱又恨地感慨:“刘老师怎么精力这么充沛!”

面对这样一位不断挥洒爱与关怀,就连精力也仿佛用之不竭的老师,学生们有时心疼地调侃刘炼老师:“在退休前,一个人干了两辈子事业”,每当这时,他就笑,好像自己也没招似的。他总是这样,做一个沉默的行动主义者,可是大家最懂刘炼老师,懂他坚冰下汩汩涌动的热忱,不响的爱,和不动声色的浪漫与鼓励。北方三月的风里还带着料峭和凛冽,可大家早已感受到刘炼老师的暖意,他“背着闪烁雁阵北往的四季轮回的春天”,“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忍不住地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