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位于衡阳县库宗桥镇虎形村的衡阳国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淫羊藿种植基地,苍翠挺立的松树林下,一簇簇翠绿色的淫羊藿丰硕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穿梭于垄沟间,抓紧除草、施肥、培土,呈现一派热闹忙碌的丰收景象。“多亏了惠农政策和技术帮扶,今年将实现亩产100公斤,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余亩,比去年整整翻了一番。”见到前来走访的县纪委监委干部,基地负责人朱春燕难掩喜悦,算起了增收账。
淫羊藿,又称仙灵脾,其茎、叶、根皆可入药,全株都是宝。通常生于林下、沟边灌丛中或山坡阴湿处,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库宗桥镇立足生态、林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淫羊藿特色产业,把山间“绿草草”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叶”。
衡阳县纪委监委作为库宗桥镇的对口联点单位,将淫羊藿产业作为监督重点,统筹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聚焦政策落实、项目审批、技术服务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以精准有力监督为林下经济发展清障护航。
该基地处在偏僻山区,从镇中心出发,有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直通基地深处,成为淫羊藿产业发展的“主动脉”。然而在基地初创时,这里还是一条狭窄崎岖、坑洼不平的小路,大型运输车根本无法通行,严重制约产业发展。该县纪委监委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企业这一急难愁盼后,立即督促镇党委和交通部门对接,启动5公里产业道路提质改造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县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督查组,紧盯工程质量与进度,开展全程“嵌入式”监督,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工。如今,这条修好的路让淫羊藿采收、运输效率大幅提升,损耗和成本显著降低,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液”。为助力淫羊藿产业做大做强,该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农业农村局梳理适配的项目资金申报政策,并安排专人上门,手把手指导企业完善申报材料,协助完成申请流程。同时,在项目资金申报、审批、发放等环节织密监督网,严查索拿卡要、推诿扯皮等行为。在县纪委监委的有力推动下,企业顺利获得60万元资金支持,及时缓解了扩种和设备升级的资金压力。
▲图为衡阳县纪委监察干部深入库宗桥镇淫羊藿基地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检查,向基地负责人了解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刘欣荣 摄)
“这些‘宝贝’娇贵得很,怕旱又怕涝,喜阴又不能缺光,必须精心照料才行。”正在基地拉盖遮阳网的村民刘西荣一边忙活一边说道。淫羊藿对生长条件要求极为严苛,每个种植环节都离不开专业技术的支撑。对此,该县纪委监委主动牵线搭桥,推动基地与南华大学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选育淫羊藿苷、黄酮含量更高的优质品种,引进林下套种、遮阳网点种等先进种植技术,从育苗移栽到后期管护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为产业发展装上“科技引擎”。
产量上来了,如何让村民在“共富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推动模式创新、延长产业链是关键。衡阳县纪委监委推动指导当地探索“合作社+基地+企业+农户”的运作新模式,为村民开辟了多元增收渠道。村民不仅能收取土地流转租金,还能在基地务工赚钱,更能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合作,从单一“打工人”转变为种植“合伙人”,全面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同时,该基地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携手,成功研制并推出了一款名为“灵芝淫羊藿丹参胶囊”的产品,并与太极集团、九芝堂等国内制药大厂签订采购协议,彻底解决“有人种、没人收”的后顾之忧,让产业价值得到充分延伸。
清风相伴,林下生金。今年,该基地预计实现产值超1600万元,带动劳动力就业3万余人次,发放劳务工资500余万元,一跃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淫羊藿种植基地。“我们计划将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2万亩,推动林下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打造以中草药为名片的生态旅游产业园,让家乡这片山林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谈及未来,朱春燕满怀憧憬。
从崎岖山路到康庄坦途,从零散种植到产业集群,衡阳县纪委监委持续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以监督执纪为笔,蘸取为民初心之墨,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衡阳县纪委监委 谢均匀)